從啟心段談啟心伯

孕育稻鴨庄的這片土地承載的不只是人與人,人與稻、鴨及各種生態的故事,這十幾塊將近3甲的土地,都位於同一個地段─啟心段,除了啟心段,這裡還有以啟心為名的路,可見「啟心」在我們這個地方的重要性。以下就為大家介紹啟心伯的故事:

陳啟心(生於1872卒於1965),日南人,後至本地開墾,為地方知名士紳,故本地不論長幼皆尊稱他一聲「啟心伯」,1895年台灣割讓日本後,進入苗栗國語傳習所甲科就讀,「啟心伯」勤奮苦學,因家住日南而學校在苗栗,要走十分遠的路途去苗栗上課,畢業後參加總督府文官考試,錄取地籍測量官。「啟心伯」不僅接受新式教育,更因幼讀經史而學貫東西,並精於地理(勘輿)、命理、醫理,並稱三理。

據「啟心伯」孫,現年八十幾歲的陳企典先生回憶,「啟心伯」的地理、醫理、命理,皆是專程去大陸找名師學習,回台後又不斷買書自修研究,才蔚然自成一家,名聞遐邇,據說早年「啟心伯」關於這方面的專業書籍足足有幾個書櫃,陳企典先生還分享幾則當年「啟心伯」的故事:

當「啟心伯」還住在大甲時,曾受友託,去看了一處陰宅風水,結果當該友在施工時,方位出現了偏差,「啟心伯」連忙要出聲提點,但霎時彷彿被無形的手捏住咽喉一樣,說不出話,也發不出聲音。「啟心伯」事後說:這就是命,任誰也無法改變。另一則,是「啟心伯」又受託去南勢林(今南勢里)勘陰宅風水,從山上眺望,遠遠的就發現一處風水寶地,可是走近到那處地方看,卻什麼也沒有。據說,最好的風水寶地,挖開泥土一定會感到熱氣蒸騰,表示地下有行土氣,所以現在的人,在找好一塊地要安葬時,會先燒冥紙在挖好的洞中,讓泥土有熱氣,然後趕快安葬,表示此地有土氣,是一塊風水寶地。

在陳企典先生還小的時候,他說常常聽到「啟心伯」跟他們孫輩說什麼「賽、可賽」,當時他們還小聽不懂,直到長大學數學後,才曉得原來「啟心伯」當年是說「sin、cos」。而「啟心伯」的醫術也是十分精湛而名聞各地,據陳企典先生回憶,甚至還有遠從北部前來求藥者,「啟心伯」精湛的醫術,由此可見一斑。

「啟心伯」任職測量官,故踏遍全島各處,各地都有他的足跡,北從淡水,南至鵝鸞鼻,1904年返回故里,並在山柑開設私塾教授漢文,1906年任職於台北地方法院新竹出張所之大甲登記所,次年轉任總督府南投廳擔任技手,俟後任職台中廳大甲庄役場,負責製圖事務,1912年開始從事帽蓆商務,多次被選為大甲帽蓆同業組合理事、副組合長,昭和年間,多次當選社苓地區保正,公館子區(今日上館里、玉田里、泰田里)總代和委員,苑裡庄協議會議員,光復後參與鎮安宮早期建廟工程,民國39年爭取成立山腳國小溪田分校,「啟心伯」特命名為「藍田分校」,取藍田種玉之典故。

而「啟心伯」開發本地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流傳到今日,本地在開發之前,種滿相思樹,是日本政府的國有造林地,一日「啟心伯」來此地測量,看到這一片無人居住的相思造林地,非常的喜歡,於是就幫助管理此地的日本兵們,管顧相思林,到了大正年間向日本政府申請,開始拓墾位於火炎山腳下,湍急的大安溪水旁,充滿火炎山崩落的土石,也有大量巨大鵝卵石的本地。運用人力與天爭地,直到民國40年間,「啟心伯」已開發了百甲良田,將一片荒無之地開闢成沃野良田,成為苑裡鎮最重要的穀倉。
(文獻參考:苑裡鎮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