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每年四~六月,園區裡田埂上的綠籬便會開出一朵朵雪白的花朵,不需刻意的走近,雪白的花朵隨著溫暖的微風隱隱飄散出淡雅清香。原來,這就是梔子花,從小只聞其名,不曾見過其花,雖說不曾見過但也可能是對周遭環境不關心,沒有仔細觀察,視而不見。梔子花(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別名黃梔子、山梔花、越桃、玉堂春等。茜草科,槴子屬,為常綠灌木、小喬木;葉子對生或三葉輪生,廣披針形至倒卵形,葉片翠綠有光澤;春夏開白色花;果實黃紅色,俗稱山梔子,為天然染料。品種有單瓣花及重瓣花之別。
梔子花不畏寒冬四季常綠,且從冬季開始,就孕育著明年的花苞,耐心的等待,直到夏季才綻放美麗,等待的時間越久,花香也越持久。梔子花有著溫暖的花語,代表「永恆的愛」、「喜悅」與「一生守侯」,在淡雅樸實的外表下,有著美麗且堅韌的內在與生命力。說到梔子花我的腦中總會響起~「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愛你,你輕聲說。我低下頭聞見一陣芬芳。…」—劉若英《後來》,除歌詞中所描述的戀人外,在我們身邊的家人與朋友都要好好珍惜,一旦錯過就不能重來。
而我的媽媽每次看到梔子花就會想起小時候她的阿嬤(我的阿祖),在炎炎夏日時就會用梔子果實天然的黃色色素,加入蓬萊米磨製的米漿,製成好吃的梔仔粿,媽媽說:「在以前沒零食可吃的年代,媽媽、阿嬤都會使出渾身解數運用隨手可得的食材製作點心給家中小孩們吃」。媽媽還說梔子花因為終年常綠不落葉,且植株生長得很茂密,以前常作為綠籬或風圍用植物,除了開花時有香氣、果實可為藥用及染色外,老一輩人也會使用梔子花的根作為藥材,是一全身都是寶的民俗植物呢!在台灣這渾身是寶的梔子,30年前也曾外銷至日本作為抽取色素及顏料用的原料,聽說當時種植一甲地的收入可以買一甲地,好景不常日商轉向中國,使收購價格大跌,這項產業也就漸漸沒落了,近年來食品安全的重視,天然色素這項產業又漸漸有了起色。
也因為梔子種種迷人的原因,使我想更進一步了解梔子的黃,但田埂上熟黃的梔子真的很受歡迎,不僅只於我,鳥兒、螞蟻們也都很喜歡,所以只好與牠們爭食,拔了些烘乾收藏。把梔子去皮後煮水,溶出的梔子黃真的很美,乾淨透亮又不會變色,用來製作粉圓、糕點等,除賞心悅目外又健康,很希望「阿祖的梔子粿」可以重現,讓我也嚐嚐媽媽兒時記憶中的幸福滋味。